【茶知識分享】:健康飲茶次第觀

飲茶有益健康,於茶友而言似乎已成共識。然而如何具體看待茶葉的健康價值,尚有大量環節需要厘清。

“瓜片名目”、“花茶提神”、“滇紅養胃”、“黑茶刮油”、“普洱減肥”,這些都是廣泛流傳於坊間的一些保健效果與茶品一一對應的“養生金句”。不得不承認這些“口號”給不少人在第一時間留下了非常直觀的印象,但是這些口號真的如其所言和所提茶葉品類具有嚴格的對應性麼?

探究這些口號提及的保健功效,發現其根本還是在於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比如茶葉中的維生素等成分可以通過降低眼球晶體渾濁度以達到名目護眼的功效;茶葉中的咖啡因具有提神的作用;發酵度較高的茶品中,茶多酚等對胃部有刺激性的物質被氧化為刺激性較低的新產物;而熟普洱等茶品中含有的特殊物質具有阻斷脂肪吸收和體脂肪合成的功效。因此,這些口號確實是其來有自。

但是仔細參詳一下便會發現,這些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質在茶葉中是廣泛存在,而不是某一個特定品種所專屬的。比如茶多酚、咖啡因等是所有茶類都存在的物質,而通過發酵工藝製成的茶品在茶葉中也是所在多有。這些口號多是因為經營該品類茶品的茶商作為行銷話術廣泛使用經年後,因“深入人心”而成“真理”。作為茶葉的消費者在有與保健功效相關的針對性選茶時,與其針對功效與品類的對應關係,莫如針對功效與起效物質的對應關係。

當我們把視角放在茶葉中的有效物質時,會發現它也並非是我們選擇茶品的充要條件。同一種品類不同原料、檔次、級別的茶葉,價差數十、上百倍甚至更高都是正常的,可是這些茶葉中某種有效物質的含量差距絕無其價差來的懸殊。這就會導致一個結果——當我們以茶葉某種內含物質具備的保健功效作為選茶依據時,價格最低的茶葉會成為最優選項。

這種結果顯然幾乎不會發生在我們現實中挑選茶品時。為何?

茶友挑選茶品,往往需要茶品本身具備水準之上的品飲愉悅性——口感、體感甚至氣感的全面、協調。如果一種茶品不具備品飲愉悅性(就是……難喝),但經檢測具備各種具有保健功效的營養物質(含量還不低),那麼有多少人會選擇購買這種茶品?購買後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一直飲用?這種茶品既不具備藥品的明顯效果和客觀強迫性(不得不吃),也不具備優質茶品品飲的愉悅,其下場可想而知。

以我們飲茶多年所積累的經驗總結。茶友們在挑選茶品時與其選擇“有益”的茶品,莫如先考慮茶品的“無害”。客觀上茶品原料有無農藥、重金屬等過量殘留?茶品制程是否正確?茶品倉儲是否得宜?主觀上茶品是否切合飲茶者自身體質?飲茶者能否做到喝茶有時,品茗有度?沖泡得法?將前述每一點作為選擇茶品時的選項做減法,最後依照品飲效果,結合自己對於茶品性價比的取向,所選擇的茶品對你而言就是量身定做的最佳答案。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臺」(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