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水是否適合用來泡茶?

茶友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純淨水是酸性的,不適合用來泡茶。」一般而言,泡茶用水以弱鹼性軟水為佳,若水呈酸性,確實不利於茶的表現。但這一觀點是否真實?需要實驗來驗證。

實驗設計

檢測工具

  • pH 筆:測量酸鹼度(pH < 7 為酸性,pH = 7 為中性,pH > 7 為鹼性)

  • TDS 筆:測量水中總溶解固體(Total Dissolved Solids,mg/L 或 ppm)

    • 軟水:0–60

    • 中軟水:60–120

    • 中硬水:120–180

    • 硬水:>180

實驗環境

  • 溫度:26℃

  • 相對濕度:70%

  • 海拔:1128 公尺

  • 氣壓:879.7 hPa(標準大氣壓為 1013.25 hPa)

實驗用水

  • 市售純淨水

  • 自來水

  • 桶裝泡茶用泉水


檢測結果

純淨水

  • 常溫:TDS = 1,pH = 6.28 → 水質極純,呈弱酸性

  • 加熱至沸騰再冷卻至常溫:TDS = 2,pH = 6.86 → 酸性降低,接近中性

自來水

  • 常溫:TDS = 17,pH = 6.91(弱酸性)

  • 加熱後冷卻:TDS = 19,pH = 8.08(弱鹼性)

桶裝泉水

  • 常溫:TDS = 44,pH = 6.33(弱酸性)

  • 加熱後冷卻:TDS = 49,pH = 7.63(弱鹼性)

由此可見,不論是純淨水、自來水還是泉水,在常溫下多呈弱酸性,但經過加熱再冷卻後均轉為中性或弱鹼性。因為純淨水本身不含電解質,其酸性主要來自空氣中的 二氧化碳溶解形成碳酸。隨著溫度升高,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二氧化碳逸散,酸性減弱,pH 值自然上升。


實驗解釋

  • 二氧化碳的作用

    • 常溫下純淨水吸收空氣中的 CO₂,形成碳酸 → 呈弱酸性

    • 加熱後 CO₂ 逸散 → 酸性消失,pH 升高

  • 水質差異

    • 純淨水:幾乎不含電解質,pH 變化主要受 CO₂ 影響

    • 自來水與泉水:含有鈣、鎂等鹼性電解質,因此加熱後 pH 值更高

  • 自然現象類比

    • 夏天魚塘裡魚浮到水面呼吸,就是因為高溫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與二氧化碳溶解度的變化原理相似。


結論與建議

因此,在日常沖泡茶品時,完全不必擔心「純淨水是酸性的」。我們泡茶時幾乎都是將水加熱後「趁熱」使用,此時水中的二氧化碳已大量排出,水體基本呈現中性,不會對茶湯產生酸性影響。

依照石昆牧老師的經驗,沖泡任何茶品之前,都應先將水徹底煮沸。即使是適合低溫(80℃)沖泡的綠茶,也應先將水燒開,再降至合適溫度使用,實際效果遠比僅加熱至所需溫度後停止來得更好。

當然,若想要完美展現茶品韻味,選用優質的泡茶用水仍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一般日常情境下,純淨水已能滿足多數需求。尤其在品鑑茶葉時,純淨水「不增不減」的特性,能使茶品本身的風味更加凸顯。科學而合理地選擇泡茶用水,正是愛茶人應有的態度。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係經典普洱團隊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