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分享】:普洱倉儲談(二)倉儲基本概念

上文中提到了入倉茶與未入倉茶的概念,今次我們繼續厘清關於普洱茶倉儲的幾個基本概念。

入倉茶:

將茶品儲存於某一倉儲環境,而企圖以人工方式改變自然環境,例如增濕、增溫、不通風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陳化,此即“入倉茶”。一般坊間加以區分為“乾倉”、“濕倉”,然以傳統香港茶倉在快速陳化的倉儲中,只有高溫、高濕、不通風的倉儲,所謂乾倉、濕倉茶品只是同樣倉儲中不同狀態的茶品。

濕倉茶湯色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倉度非常輕、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湯滑水甜,口感飽滿;適度入倉,時常會有超越未入倉茶的表現。但最大缺點,就是不管怎麼退倉,永遠都有倉味。

辨識濕倉茶的幾個要點,可從外觀、湯色、口感、葉底等做綜合判斷。受潮茶品特點:

1、基本上會有所謂白霜,嚴重者出現黃點、綠黴、黑毛。倉儲較輕者,則仍會出現茶面油光的狀態。

2、茶菁條索模糊、無光澤。

3、茶餅中心堅硬而邊緣散落。

4、容易有茶蟲噬咬、白色絲狀黏液痕跡、蟲屎。

5、外包紙張與內飛容易有茶漬。

6、湯色較深、偏黑,較不清亮。

7、口感悶頓,不清爽、有雜味。

8、葉底色雜、不均,容易出現黑硬炭化。

未入倉茶:

   定義相對於入倉茶,沒有刻意加濕、加溫、不通風、添加其他藥劑或物質等等,隨自然四季變化、自然儲存於人類可以長時間生活生存的空間,此稱未入倉茶。

未入倉生茶,湯色從金黃、黃紅、淺琥珀色、透亮琥珀紅……依年份與制程、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共同特色與關鍵在於:湯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倉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膩、回甘強,茶韻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級茶,如果沒有入倉,以“重手”浸泡仍微帶苦澀味。缺點在於陳化速度慢,苦澀度高、湯質相對較薄。

翻倉:

在私人倉儲中,因長時間儲存,空間內相對溫濕度與通風性有所差異,儲存于倉儲上方、下方、前面、後面空間的條件一定不同。為求整批茶品陳化速率相當、縮小差異性,會將茶品位置做適當調整,稱之為翻倉。

退倉:

因濕倉茶是以人工快速陳化倉儲,通常使用高溫、高濕、不通風方式,其產生有如腐質稻草、泥土味等對多數人來說不易接受的味道。茶商將茶品置入特殊環境,  如高溫、低濕、通風方式將茶品內令人不快之雜味消除大部分,此稱之「退倉」。此類倉儲,在香港屬於傳統退倉倉儲,但若溫度太高,將會使茶菁變成黑而不亮,  茶湯滋味薄水的茶品。

《 引用自「經典普洱論壇」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