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知識分享】:古樹茶之辨(四)古樹茶之崛起
與現在古樹茶廣受追捧的盛景不同,古樹茶一度曾是不受待見的邊緣茶品。古樹茶生長很占面積,古樹茶園往往到茶農的村落有很遠的距離,茶農需要走很長的路到茶園。古樹茶未經矮化,茶農需要上樹才能採摘鮮葉。同時古樹茶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茂密的植被也會對採摘管理造成不便。
農業的生產趨向於在單位面積上追求最大產能,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第一訴求。對茶農而言,從改善收入的角度出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種植台地茶確實比採收古樹茶要更為划算。
另外,古樹茶曾與野生茶混同,被認為不可以飲用故而禁止在茶品製作中使用。國營廠也因此禁止收購古樹茶原料,在普洱茶的國營廠時代這就意味著採摘古樹茶是無利可圖的。直至1985年,何仕華先生提出古樹茶可以飲用,經由杭州駱少君女士檢驗確認,方才將古樹茶納入國營廠收購範圍。
即便如此,在當時也僅僅是通過確認古樹茶飲用的安全性保護了古樹茶。但由於古樹茶收購價格低,生產效益差,因此不構成市場,也無人重視。
一直到1993~1996年,臺灣茶人通過一些號級茶內飛上的文字說明對古樹茶有了模糊的印象,直到他們進入到易武,看到易武的古樹茶,才開始對古樹茶有了切實而直觀的瞭解,但當時臺灣人對於古樹茶如何種植、製作尚無概念。由於香港普洱茶的消費歷史,許多香港老茶莊瞭解號級茶印級茶的做法,於是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已有香港人開始復原舊時茶品的製作風貌。種種原因促成了從茶區到消費地對於古樹茶品的再認識,因此1999年後,便有了“99易昌”和“綠大樹”的出現,這些茶品開始恢復到印級茶甚至號級茶的採摘與製作方式。
一開始瞭解這幾種茶品的人尚在少數,石昆牧老師因於2001年10月喝到“99易昌”。2000年的首批“綠大樹”以及2001年雙江勐庫茶廠的紅黃絲帶這三款茶品,發現古樹茶較同期的台地小樹茶茶品轉化速度快、口感厚實、韻底深沉。遂於網路上(臺灣藝術筆記網站-茶巔話茶)開始公開推薦古樹茶將成為未來普洱茶市場的主流。由於當時的易武是市場熱點(99易昌是易武茶品,綠大樹也標識為“易武正山”), 2001~2003年,制茶者開始一窩蜂進入易武,古樹茶的市場行情也一路看漲。因此到了2003年,古樹茶價格得以與台地茶平齊,並進而超越。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臺」,《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