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知識分享~倉儲】:甕

相同的茶品,單餅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紙箱與存放於甕中會有明顯差異。而目前收藏家多數都認同少量、長期儲存的狀況,以紫砂甕所呈現的茶品最佳。存放茶品前,需前以水或茶湯、茶末處理與滋養紫砂陶罐,以消去剛出窯的火光、火氣,且在使用前須確保茶倉已完全乾燥。否則,茶品置入未處理好的茶倉中,將產生無香、無韻、無口感、發黴、紅變之狀況。(圖一為茶倉)



  紫砂甕有下列特點:

  ●透氣性佳

  ●氧化不至於太快,且能保香氣

  ●可調節溫濕度

  ●能隔絕灰塵與昆蟲動物等

  然而,凡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因紫砂甕密閉性較佳所以能保存香氣、口感也較為濃郁,但陳化速度相對較慢,且占空間。建議消費者置放紫砂甕處,甕底要離開地面至少10釐米以上,否則容易將水氣滲入甕中,影響茶質。新製茶品或是剛出濕倉茶品,建議先適度通風(外包紙不要拆掉,避免紫外線傷害)一、二個月後再入紫砂甕儲存,否則有可能因茶品水分含量過高,反而造成發黴現象。

  煅燒溫度高、質密度高、上釉、瓷罐(甕)等,一般適合存放綠茶類、烏龍茶類等低水分茶品。至於後發酵茶,則需是退倉很久的老茶(一般經驗是20年以上),水分含量較低時,才可以儲存於密閉不透氣的茶倉。新製普洱茶不適合儲存在這類茶倉。(圖二為青瓷茶倉  作者王柔嘉)   (圖三為青瓷茶倉  作者林文雄)



節錄自石昆牧老師"經典普洱名詞釋義" 第93~94頁 



(本篇內容乃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團隊節錄自石昆牧老師著作"經典普洱名詞釋義",所有圖片均係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團隊採編,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