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分享】:滇綠與滇青普洱之辨(五)部分不當製程
前文提及到的滇綠普洱茶相當於在制茶的三個環節——殺青、毛茶乾燥和緊壓茶乾燥階段使用了高溫制程,在實際中還會遇到一些茶品只在一個或兩個環節使用了高溫制程,或是以其它情況對茶品進行干預,在這樣的前提下茶品會有什麼特點,如何對其進行辨識呢?下面為大家介紹石昆牧老師根據其個人研究與經驗得出的整理與判斷。
一、一個環節使用高溫制程
高溫殺青對於茶品的影響是最為嚴重的。只在殺青中使用高溫制程的茶品,雖然茶湯不易變濁,但茶質被高溫破壞會降低很多,外觀不容易判斷,品飲時茶湯薄,茶質不足。若是僅在一個乾燥環節(毛茶乾燥或緊壓茶乾燥)以高溫處理,只要不是很離譜的狀況下,會讓茶質稍微減弱,茶湯在第二年會稍微變濁,第四年以後湯色也會回復。
二、兩個環節使用高溫制程
這種情況的茶品已然趨近於滇綠。目前市面上最容易發生的,就是低溫殺青,其餘兩個乾燥環節偏高溫。此類茶品通常茶質還能保持一定水準,但第二年開始茶面會出現不亮現象,口感與湯水變濁,時間越久、茶質下降速度加快。
還有就是在高溫殺青後,某一個乾燥環節低溫。如此對茶質的破壞比上述情形更大,這二種狀況只是差別在茶質劣變時間的長短罷了,無須多作冗述。
三、人工快速陳化
只要經過人工快速陳化的儲倉,無論是高溫高濕、高溫低濕、低溫高濕或者是低溫低濕不通風等環境,經過意圖改變自然陳化的任何方式,都將導致無法辨識滇青或是滇綠的制法。
引用自「經典普洱微信公眾平臺」(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
|
||
|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