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分享】:煮茶小議

天氣漸涼,許多茶友更偏愛茶性溫熱的茶品。這時候,相較於泡茶,煮茶更能展現茶湯的厚實與溫潤。小火慢煲出的茶湯色澤如琥珀,入口醇厚溫熱,能行氣血、祛寒涼。捧著茶碗,望著氤氳茶氣輕輕翻騰,讓暖意由內而外散開,正是秋冬時節的一大樂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經典普洱常用的煮茶方法。


選茶

煮茶時,多選擇 普洱熟茶、陳年生茶、老白茶 等。這些茶品因工藝或歲月的轉化,早已去掉了最初的青澀與寒涼,茶性趨於溫熱。煮後不僅不會苦澀難以下口,反而更適合驅寒養身。

除了直接烹煮乾茶,也可以再煮沖泡後的「茶根」。這方法特別適合老茶,能讓沖泡時未完全釋放的精華被充分釋出,算是對老茶歲月最好的尊重。不過,由於煮茶會讓茶葉內含物質更加充分溶出,因此茶品的品質尤為重要。若是劣質茶,農殘、重金屬、氟等有害物質也會一併釋出。換言之,無論是沖泡還是烹煮,能安心飲用的茶品才是真正安全的茶品

這裡特別要提醒的是「老黃片」。由於其活性物質少,氟含量偏高,不建議作為日常飲品。若再經過煮製,氟的釋放更充分,雖然口感討喜,但對健康卻是隱藏的危害。


爐具

日常的電磁爐雖然能用來煮茶,但若搭配 電陶爐與陶壺,效果更佳。

電陶爐加熱更均勻,也能真正做到小火慢煲;陶壺則保溫性好,能讓茶湯更加圓潤厚滑。相較之下,電磁爐的小功率加熱往往以「加熱-斷電」循環模擬,不如電陶爐持續穩定。


烹煮

煮茶時的茶水比例,可先以 1000cc 水配 5~6 克茶葉 為基準,再依口味調整。煮茶不像泡茶那樣嚴苛,若茶湯過淡,可以加茶或延長時間;若過濃,則加水煮開即可。茶葉可直接入壺,也可用茶包袋裝,但建議選擇較大的茶包袋,讓茶葉有足夠空間舒展,茶湯才會更醇和。

建議在 冷水時放入茶葉,待水煮沸後轉小火慢煲,並稍微揭開壺蓋,讓異味(如熟茶堆味)散去。這樣煮出的茶湯更乾淨、茶性也更溫潤。


品飲

煮茶的時間推薦 60~120 分鐘,此時茶湯才能展現渾厚與圓潤。完成後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再分杯品飲;壺內的茶湯則可繼續小火保溫。若茶湯過濃,可加水煮開,調整到自己喜歡的濃度即可。

根據茶的種類(乾茶或茶根、新茶或老茶)、茶水比例等,煮茶過程中還能多次續水,靈活調整,變化無窮。

不同茶類、年份、風味的組合,能創造出無數種搭配。茶友們不妨在煮茶的過程中多做嘗試,探索屬於自己的風味組合。秋冬時節,能在一壺茶湯裡品到溫熱與醇厚,正是茶人生活中最暖心的小確幸。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