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沖泡方式與茶具選擇

每位品茗者對茶品與鑑賞方式都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在試茶或購買時,常因商家的沖泡方式與自己習慣不同,而難以分辨茶是否適合自己。以下提供一套試茶與沖泡方式,供茶友們參考。


一、茶具選擇

蓋碗
蓋碗保溫力弱,溫度暴起暴落,但能將茶品的特質與缺點完全展現出來。普洱茶較不重視鼻間的香氣,因此以蓋碗沖泡多是試茶者為追求立足點平等所使用的共通方式。挑選蓋碗時,燒制溫度越高、胎越薄越適合,以便更完整呈現茶品特性。同時需要注意蓋碗緣口需外翻較多,或注水時不宜過滿,以免燙手。

紫砂壺
紫砂壺保溫性能佳,溫度相對穩定,能凸顯茶的優點、弱化缺點。一般來說,沖泡普洱茶時壺溫不宜過高,因此宜興紫砂壺比玻璃、陶瓷更為適合。挑選時應注意:土質不宜太硬,溫度不宜過高,壺體不漏不塞、通暢順手,達到能用、好用、適用的基本要求。由於普洱茶沖泡不強調持續高溫,為達壺內散熱快、不增溫之要求,壺形以扁腹、寬口、出水順為主要選擇條件。若是一至二人品茶,容量以 120~150cc 較為合適。

紫砂壺的挑選,不僅關乎壺型與容量,更在於泥料本身的純淨。天授款紫砂壺嚴選黃龍山原礦紫砂泥料,經過長年陳腐後方能入窯製壺,全程堅持無酸洗、無調色、無添加水玻璃,確保泥料天然純淨。每一把壺均由經驗豐富的匠人精心製作,依泥料特性,選擇氣窯,柴窯和龍窯三種燒制方式,一次燒制成型,保留了紫砂雙氣孔結構。

注水方式
水壺口與蓋碗或紫砂壺口的距離越近越好,最好在 3 公分以內。注水時右手持壺,順時針由外緣繞至中心。水柱宜細緩、均勻穩定。呼吸自然,不憋氣,注水在一吸一呼之間完成。


二、品茗

紫砂壺品飲:若對茶品與茶具有一定認知的茶友,建議以紫砂壺作為日常品茗的沖泡茶具。其原因有三:首先,壺溫穩定,溫差小;其次,能夠隱去茶品的缺點,展現優點;最後,還兼具養壺過程中的閒情與雅趣。在挑選紫砂壺時,建議以扁腹寬口(散熱快)、泥質優良的標準水平壺為首選,易於掌控注水和出湯。

  • 茶具:120~150cc 紫砂壺

  • 用水:純淨水

  • 爐具:陶壺、木炭爐或鐵壺

  • 置茶量:6-8 克(依茶況調整)

  • 水溫與浸泡時間

    • 醒茶(潤茶):沸水,3 秒

    • 第 1 泡:92-95℃,20-25 秒

    • 第 2 泡:88-90℃,20-25 秒

    • 第 3 泡:88-90℃,30-35 秒

    • 第 4-6 泡:沸水,35-45 秒

    • 第 7-9 泡:沸水,45-60 秒

  • 茶杯:普洱茶使用茶杯較綠茶、烏龍茶稍大的杯子。建議使用寬口、淺杯、厚底之瓷器為佳。一為寬口淺杯利於散熱,二是瓷杯嘴唇觸感較佳,三是厚底穩重而持溫。


三、試茶

蓋碗鑑定:瓷蓋碗溫差大,能將茶品優缺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次即可將多數內含物質沖泡出。且瓷器密度高,不易殘留異味,前後茶品不會互相影響。

  • 茶具:蓋碗、品茗杯、玻璃公道杯

  • 用水:純淨水

  • 爐具:電磁爐、不鏽鋼壺

  • 置茶量:8 克(100cc 蓋碗)

  • 水溫與浸泡時間

    • ​​​​​​​醒茶(潤茶):沸水,3 秒出湯

    • 第 1 泡:92-95℃,靜置 30 秒

    • 第 2 泡:88-90℃,靜置 45 秒

    • 第 3 泡:沸水,靜置 30 秒

觀察每一泡湯色變化與油亮度、清亮度。第三泡完成後,觀察其葉底顏色、茶菁及數、完整度、展開狀態等等。


結語

品茶,除了茶葉本身的有益成分,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載的文化與精神。每個人對茶的體會與理解不同,喝茶、品茗、茶藝、茶道,正是四個階段。而最終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喝一杯好茶。

在完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茶具、置茶量、時間溫度、甚至於連倒茶方式都統一,不同人泡出的滋味仍可能大相逕庭。當開始思索「為什麼同樣的茶品,滋味會不同」,便是邁向茶的內涵,及其所引申的「文化」、「禪」、「道」。

從最初的解渴,到體會茶品本質,再提升至藝術境界,最後進入精神與文化的領域,構築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本文的目的在傳遞如何品鑑與沖泡出一壺好茶,不是繁瑣講究,而是簡單勾勒出品茗的基本方法。只要瞭解茶品與茶具、掌握水溫及時間,並讓心境融入茶湯。此時你會發現,沖泡出一壺好茶,其實並不難。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