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知識分享】:普洱茶沖泡方式與茶具選擇
每一個品茗者都有各自對茶品與品鑒方式的偏好,因此在購買試茶時,往往會遇到由於商家沖泡方式與自己的習慣不同,導致難以分辨出適合自己茶品的情況。故提供如下試茶與沖泡方式,供大家參考。
《1、茶具選擇》
蓋碗(下圖1):溫度暴起暴落,保溫能力差,卻能將茶品中所有的缺點完全表現出來。普洱茶較不重視鼻間的香氣,以蓋碗沖泡多是試茶者為追求立足點平等所使用的共通方式。在選擇蓋碗時,為盡可能將茶品特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蓋碗的燒制溫度越高、胎越薄越適合。另外需要注意蓋碗緣口需外翻較多,或使用時注水不宜過滿,以免燙手。
紫砂壺(下圖2):溫度相對穩定、保溫力較佳,瞭解茶與壺,就能凸顯茶的優點,掩飾其缺點。一般而言在沖泡普洱茶時,壺溫不宜過高。所以在茶壺選擇上,宜興紫砂壺較玻璃或一般的陶、瓷器製品為佳。而砂質種類各異,只需注意土質不宜太硬、溫度過高即可,其餘在此先不做討論。選擇紫砂壺起碼應達到不漏不塞、通暢順手,達到能用、好用、適用的基本要求。另因沖泡普洱茶不強調持續高溫,為達壺內散熱快、不增溫之要求,壺形以扁腹、寬口、出水順為主要選擇條件。個人或二人品茶時,紫砂壺大小以120~150cc 較為適當。
注水方式:水壺口距離蓋碗或紫砂壺口越靠近越佳,最好能在三公分以內,右手執壺沖泡,順時針注水,由外緣繞至中心點。呼吸舒緩細長,水柱細緩而均勻穩定,水注由高而低。注水在一吸一呼之間。
《2、試茶》
蓋碗鑒定:瓷器蓋碗杯溫度落差大,能將茶品優缺點表現淋漓盡致,一次即可將多數內含物質沖泡出。並且由於瓷器密度高,不容易殘留雜味,故前後茶品不會互相影響。
茶具:蓋碗、品茗杯、玻璃公道杯
用水:純淨水
爐具:電磁爐、不銹鋼壺具
置茶量:8克(100cc 蓋碗)
水溫與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不加溫,約92~95度、30秒。
第二泡:不加溫,約88~90度,45秒。
第三泡:沸水,30秒。
觀察每一泡湯色變化與油亮度、清亮度。葉底為第三泡完成後之標準,觀察其葉底顏色、茶菁及數、完整度、展開狀態等等。
《3、品茗》
紫砂壺品飲:若對於茶品茶具有一定認知的茶友,建議以紫砂壺做為一般品茗時的沖泡茶具。原因為:一、壺溫穩定,溫差小。二、能將茶品缺點隱沒而展現優點。三、兼具養壺之閒情雅致。紫砂壺的選擇,建議以扁腹寬口(散熱快)、泥質佳的標準水準壺為主,易於掌控好上手。
茶具:120~150㏄紫砂壺
用水:礦泉水(80~120 ppm)
爐具:木炭爐、陶壺或鐵壺
置茶量:6~8克(依茶品狀況而定)
水溫與浸泡時間:
醒茶(洗茶):沸水、3秒。
第一泡:不加溫,約92~95度,20~25秒。
第二泡:不加溫,約88~90度,20~25秒。
第三泡:不加溫,約88~90度,30~35秒。
第四至六泡:沸水, 35~45秒。
第七至九泡:沸水, 45~60秒。
《茶杯》:普洱茶使用茶杯(下圖4)較一般綠茶、烏龍茶使用的杯子稍大,筆者建議使用寬口淺杯厚底之瓷器為佳。一為大杯寬口淺杯利於散熱,二是瓷杯嘴唇觸感較佳,三因寬口淺杯需杯底厚才能穩重而持溫。
《結語》:品茶,最大的功能除了茶葉本身有益人體之成份外(如多酚類、類黃酮等等),筆者認為“茶”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化與精神層面。每個人對茶的感覺與意義不同,喝茶、品茗、茶藝、茶道,可說是四個階段,而最終簡單的目的,就是喝一杯好茶。如何能將一泡茶發揮的淋漓盡致?應該是每一個愛茶人的心願。在完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茶具、置茶量、時間溫度、甚至於連倒茶方式都統一,還是沖泡出完全不同的滋味,為何?當有此體會與認知,就有不少人開始追求“茶”的內涵,及與其所引申的“文化”、“禪”、“道”。
從單純為了解渴,到享受茶品本質,進而提升至藝術境界,最後則以精神文化層次的茶道來展驗茶品的極致,架構出中國的茶文化哲學。本文的目的在傳遞如何品鑒與沖泡出一壺好茶,也就是“品茶”的境地,稍有講究但不附庸雅俗,只是簡單勾勒出品茗文化最為基本的一斑。只要瞭解茶品與茶具、掌握水溫及時間,並進而充分瞭解、掌控自己的情緒與心思,就能將自己的意念融入茶湯中。此時你會發現,沖泡出一壺好茶,其實並不難。
引用自「經典微信平台」(本篇文章系經典普洱團隊原創,所有圖片均系經典普洱團隊採編,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