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石說】經濟利益

1985年之前,現在盛行的古樹茶在當時被認定為“有毒”而無法飲用,被排除在國營廠原料收購的範圍之外。因上世紀中葉的公私合營與政治運動,普洱茶的傳統工藝全部消亡失傳。當下通行的普洱茶現代工藝,並非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的傳統工藝。



自1973年之後進入七子餅茶時代,雲南省開始大範圍種植茶樹,但以製作在當時經濟效益較高的紅茶、綠茶為主。 1975年開始培養改良品種,1985年開始全面推廣“良種茶”。當時古樹茶因產量低、採摘麻煩、外形不佳,在1988~1993年間開始被台刈(主要限於靠近城區的古茶樹)。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又發動了一次古茶樹台刈活動。當時占主流的港澳台市場以國營大益、下關廠茶品為主,其原料為台地茶,為了經濟利益古茶樹再度遭到“砍頭”。這次古樹茶台刈波及的範圍較上次更廣,最遠已達賀開附近。雖然九九易昌在當時已經出現,但並未獲得市場重視。其後由石昆牧老師於2001年開始在網絡上推薦,方才獲得市場認可。



無論是舊時普洱茶不被重視,古樹茶不被重視,傳統工藝不被重視,還是現在上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皆是經濟利益之故。比如當下生態茶價格是台地茶數倍,茶農即開始有意識將台地茶放荒,將其轉化為生態茶,如此既可降低管理成本,又能增加收入。



(本篇內容乃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團隊節錄自石昆牧老師"一直播"教學內容,所有圖文均係石昆牧經典茶文化團隊採編,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